- 第4節(jié) 第四章
-
四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用這句話來形容寶釵是再恰當(dāng)不過的了,這也是對“任是無情也動人”的最佳注解。寶釵的“無情”正如程顥所言:“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這“無情”是“無私情”,是化解個人情感,使其完全敞開,達(dá)到無內(nèi)外、無滯礙的情性理合一的境界,這是被升華了的理性化的情感,這情感是“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yīng)”的大情。這樣的情是萬物皆為有情的多情,在這樣的大境界下,愛將轉(zhuǎn)化為慈悲,用這慈悲之心對待世間的每一人、每一物、每一事,這樣的愛才是“大情”,這樣的愛才是“無私情”,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多情”。了解了“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真正含義,我們再去領(lǐng)略寶釵的多情,就看懂了寶釵娓娓細(xì)語中那如同春雨般滋潤萬物又悄然無聲的多情;款款豐韻之后那如同澄靜湖面上的漣漪般細(xì)膩柔和的多情;這樣的多情向萬物澆灌,但又無所掛礙,寶釵多情,但多情的同時又達(dá)到了王弼所推崇的“圣人有情而無累于情”的境界,這樣的“多情”正可稱之為“佛心”。
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愿拒絕寶釵的多情與關(guān)切,那黛玉對寶釵的多情開始卻是懷有敵意的,這敵意是愛情中的獨特情感,是因?qū)氂衩棵客橛趯氣O而來的。但寶釵的多情最終還是得到了黛玉真誠的回應(yīng),她們之間的友誼是不得不提的。
我們且看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fēng)雨夕悶制風(fēng)雨詞》中黛玉的肺腑之言: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dāng)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xì)細(xì)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dǎo)我。怨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jīng)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寶釵笑道:“將來也不過多費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里。”黛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道:“人家才拿你當(dāng)個正經(jīng)人,把心里的煩難告訴你聽,你反拿我取笑兒。”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里一日,我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只怕我們家里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道:“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yīng)候罷了。只怕你煩了,我且去了。” ……[54]
寶釵的多情正是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貼之情由心而發(fā),這樣的愛是慈悲,這慈悲的根源是對生命最深刻的悲憫。這樣的慈悲會讓每一個人動情,因為這樣的愛只是給予,完全不被小我的私情所困,這樣的愛像花的芬芳四處飄散,你只要經(jīng)過就能聞到它的香味沁人心脾,就能感受到它愛的滋潤。
人們常以為只有在愛情中的情感才是最多情動人的,愛情是凡間最深刻最濃烈的感情,它至美至幻。黛玉可算是愛的精靈,她的愛情純粹深刻,她把最深的愛給了寶玉,同時也把一生的眼淚給了寶玉。愛情總是把痛與樂一起給你,帶你去天堂又帶你去地獄。癡情的黛玉為愛情付出了她的生命,黛玉在愛情里的探索已經(jīng)達(dá)到了極致,再沒有誰能夠比得上黛玉的多情了!但這還不是情的極致,對感情的探索寶釵給了我們新的啟示,她向我們展現(xiàn)了真正的多情。凡間的感情都有痛苦,包括愛情,這痛苦的根源正是“私情”。被私情所困的人總是希望感情得到回報,這便就有了無盡的痛苦與彷徨,這種對愛的渴望才是人生的大苦!透徹人生的人能夠面對自我的單獨,能夠面對眾生的單獨,對于眾生她有了無限的悲憫,對于自我她懂得了愛不可從外部獲得,它得要從自心中生發(fā),愛就是自我的存在,自我的存在就是愛,這樣的愛再也沒有痛苦彷徨,這樣的情才是大情,這樣的情才是多情。人生所有的探索都在圍繞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最大的幸福。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研究人生的諸多苦惱,渴愛就是人生的諸苦之一,當(dāng)愛從自我的心中生出,對于愛我們就再也不覺得饑渴,這時我們就向幸福邁進(jìn)了一步。
黛玉是懂得了寶釵的情誼的,她把自己那顆清澈的心也捧給了寶釵。寶釵是多情的,而黛玉是癡情的。寶釵是對每個人都有情的,不獨對黛玉有情,只是她對黛玉的情又有些不同平常罷了。她對黛玉的情發(fā)自內(nèi)心,這情有著來自心底的關(guān)切,這情沒有一絲虛假,她是那么真實,以至于寶釵也向黛玉說出自己的實情:“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yīng)候罷了”。寶釵是想要對每個人都好的,這是她的實情,這也是對癡情的黛玉的勸慰。這是勸黛玉不要過于留戀這樣的情感,以至又被這種情感所困,她不愿讓黛玉為情所累。如果我們以為寶釵的這句話是真正的無情,那么我們就沒有看懂這無情后面的多情。
我們來看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 聞秘事鳳姐訊家童》中薛蟠從蘇州帶了些土物,寶釵一一分配送人:
且說寶釵到了自己房中,將那些玩意一件一件的過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當(dāng),也有送筆墨紙硯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墜的,也有送脂粉頭油的,有單送玩意的。只有黛玉的比別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55]
寶釵的細(xì)心體貼是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能流露的,而寶釵對黛玉的情誼確實又與別人不同。這也是寶釵體貼到這些土物是黛玉的家鄉(xiāng)之物,送得更是比別人厚。就連寶玉也取笑說道:“那里這些東西,不是妹妹要開雜貨鋪?”[56]這樣的真情引得多愁的黛玉又一次傷感。當(dāng)寶玉道:“寶姐姐送咱們東西,咱們原該謝謝去。”黛玉道:“自家姐妹,這倒不必。……”[57]只黛玉的這八個字,我們就看到了她們之間的友誼及默契,這默契是心靈的交流與關(guān)懷,這默契是靈魂的相知,這相知已然超越了凡間的世俗。
我們再看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群》中寶釵和黛玉共吃了一杯茶的一段:
……襲人便送了那鐘去,偏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鐘茶,便說:“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卻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夠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nèi)。襲人笑說:“我再倒去。” 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鐘盡夠了,難為你想得到。”說畢,飲干,將杯放下。[58]
黛玉給我們的印象從來都是以孤高自許的,而高傲的黛玉此時竟那么自然的飲了寶釵剩的半盞茶。這個因為無依無靠而表現(xiàn)的過于自尊的黛玉,此刻與寶釵在一起竟能如此謙卑與大度,她們的友誼中定有黛玉最真摯的感情和發(fā)自心底敬服。大概人類最深刻的溝通就是心靈的共鳴吧,有過這樣的共鳴,黛玉便將自己赤誠之心完全的打開,此刻的心是那么真純,連自尊都被放下,她們的友誼是真誠的人性的回歸,她們定是有過靈魂的默契和對對方生命最深刻的關(guān)切和欣賞的。一生中有過這樣深摯的友誼是幸運的,伯牙和子期曾給過我們一個靈魂默契的高度,而黛玉和寶釵的友誼也在向我們揭示這樣的境界!都t樓夢》不斷向我們展示著美的幻滅,向我們揭示著世界萬象終將壞滅,只有虛空永恒不變的真理。寶釵和黛玉那深刻的友情,在黛玉仙魂遠(yuǎn)逝之后,變得那么不可觸摸了,留給寶釵的痛楚長久的刻在了她生命的深處,無從排遣。
我們此時再來看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寶釵所作的《憶菊》。菊花的品格與黛玉的品格有著相似之處,所以黛玉的菊花詩奪冠,而寶釵的《憶菊》卻成了黛玉香消玉損之后寶釵思念之情的讖語:
憶菊 蘅蕪君
悵惘西風(fēng)抱悶思,潦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yuǎn),寥寥坐聽晚砧癡。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59]
在《紅樓夢》中我們看到的黛玉有太多的眼淚,看到的寶釵卻是隨緣守份、坦然大度的,她時常超然于生活之上,處于無喜無悲的至樂境界。她對生活是積極而樂觀的,就連柳絮那最輕薄無根令人傷懷之物,她也能吟詠出灑脫自在來,我們很少看到寶釵的悲苦。然而在寶釵的兩首詩中我們看到了她的痛楚,這痛楚是命運刻在她靈魂上的印記,這痛楚讓讀者無法釋懷!這兩首詩一首是預(yù)示她婚姻不幸的謎底為更香的燈謎詩,一首就是這首《憶菊》,這兩首詩的痛苦之深,讓我們讀后久久感傷,那深深的孤寂彷徨和無法排遣的思念,痛心斷腸。超然的生命仍然會有這么深切的痛楚,這才是真正鮮活的生命,這才更值得我們思索,這樣的痛楚會給讀者最深的震撼!
這首《憶菊》中的思念,是從靈魂的深處蕩漾開的,每一句都有深深的愁苦、深深的思念,這思念無抓無寄、無著無落,這思念在歲月中彌漫開來,以至于晚上它會深深的進(jìn)入了夢境,而白天又使作者在思念里癡坐。這樣的思念是靈魂的知己仙去之后最深的孤寂,這樣的思念也許只有死亡才能把它釋放。此時我們不禁想起尼采的那句“偉大的歡樂和偉大的痛苦并肩而行”!
如果我們從寶釵對黛玉的情感中看到了她情感的深度,那么我們再來看一看寶釵情感的廣度。寶釵的愛正像莊子所言“圣人之愛人也終無已者”[60],寶釵的愛給了長輩們,給了兄弟姊妹們,也給了那些身為下賤的奴婢們。她的愛是這么的真誠,沒有一絲刻意與執(zhí)著,她的愛平等的給了身邊的每一個人,用最恰當(dāng)?shù)姆绞。她的愛是這么平靜的流淌、她的愛像芬芳飄散,以至于她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愛對心靈的浸潤,但又那么的無影無蹤、不露痕跡。
我們且看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jī)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賈母替寶玉過生日的一段:
誰想賈母自見寶釵來了,喜他穩(wěn)重平和,正值他才過第一個生辰,便自己蠲資二十兩,喚了鳳姐來,交與他置酒戲。……[61]
到晚間,眾人都在賈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兒姊妹等說笑時,賈母因問寶釵愛聽何戲,愛吃何物等語。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便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賈母更加歡悅。……[62]
儒家文化是很講究孝道的,寶釵領(lǐng)會了賈母為自己過生日的好意與慈愛,她對賈母的體貼使得賈母更加歡悅。能讓長輩歡悅又不失自己的本分,這才是孝道的至境,真正的孝道也是對長者心靈和情感的關(guān)懷,所以我們看到寶釵住進(jìn)大觀園后仍“日間至賈母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閑話半時”[63],僅僅是一個親戚的身份,寶釵就能對長輩如此孝敬,我們可看到寶釵的涵養(yǎng)和美德,而這美德的根本正是寶釵內(nèi)心世界的慈悲與多情。這也難怪賈母要贊寶釵:“提起姊妹,不是我當(dāng)著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萬真,從我們家四個女孩算起,全不如寶丫頭。” [64]這位經(jīng)歷了人生風(fēng)雨榮華的長者竟對寶釵有如此的贊譽,我想寶釵的體貼之情一定是打動了這位老人的。
寶釵把她的關(guān)切給了暮暮垂老的長者,也給了大觀園里的姊妹們,而在姊妹中對父母雙亡的黛玉和湘云又格外不同,對那個出身貧寒的邢岫煙也更是關(guān)心倍至、體貼周到。這關(guān)切從她的心底里發(fā)出,因為她懂得了人生的苦難,她的愛充滿悲憫,她的愛更多的給了這些命運不幸的姊妹們。
我們且看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串》中,寶釵體貼湘云苦處的一段:
寶釵因問道:“云丫頭在你們家做什么呢?”襲人笑道:“才說了一會子閑話。你瞧,我前兒粘的那雙鞋,明兒叫他做去。”寶釵聽見這話,便兩邊回頭,看無人來往,便笑道:“你這么個明白人,怎么一時半刻的就不體諒人情。我近來看著云丫頭神情,再風(fēng)里言風(fēng)里雨的聽起來,那云丫頭在家里竟一點作不得主。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多是他們娘們動手。為什么這幾次他來了,他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他就說家里累的很。我再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兒,他就連眼圈都紅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情形來,自然從小沒爹娘的苦。我看著他,也不覺得傷起心來。” ……[65]
黛玉把自己的煩難告訴了寶釵,湘云也把自己的煩難告訴了寶釵,這是因為寶釵對她們的關(guān)切是發(fā)自心底的,是因為寶釵能給她們情感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幫助,更是因為寶釵是值得信賴的。大觀園里也還住著其他的姊妹們,可誰像寶釵這么細(xì)心體貼?每個人生活的不易她都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恰當(dāng)?shù)臅r間給予幫助,還有誰像她這么多情?難怪湘云要深情的感嘆了:
湘云笑道:“……我天天在家里想著,這些姐姐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上覀儾皇且粋娘養(yǎng)的。我但凡有這么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說著眼睛圈就紅了。[66]
寶釵把她的關(guān)切給了需要關(guān)切的人,她不需要任何回報,她的關(guān)切就像春雨一般潤物細(xì)無聲,她對每個人的關(guān)切是那么體貼周到、隨緣順勢,她的言談舉止又那么恰到好處、亦莊亦諧,她讓被她關(guān)懷幫助過的姊妹們對她的情誼不要有一絲的掛礙,這才真是體貼之極、多情之極。在黛玉對她有感激之意后她說:“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yīng)候罷了。”對于岫煙的體貼接濟(jì)她又說:“倘或短了什么,你別存那小家兒女氣,只管找我去。并不是做親后方如此,你一來時咱們就好的。便怕人閑話,你打發(fā)小丫頭悄悄的和我說去就是了”[67]有了如此的體貼與關(guān)切就怪不得“岫煙心中先取中寶釵,然后方取薛蝌”[68]了。湘云一時興起要邀詩社,但在家又做不得主,寶釵提議替她辦螃蟹宴,“湘云聽了,心中自是感服,極贊他想的周到。寶釵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為你的話。你千萬別多心,想著我小看了你,咱們兩個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們辦去的。’”[69]寶釵不要姊妹們對這份情有一絲掛礙,她真是多情如此,誰會不為此情動容呢?這才是真正的情誼,這是真正的體貼。寶釵的多情是佛心,是從心底蕩漾開來的慈悲!
當(dāng)慈悲從心里蕩漾開來,那愛便會給一切有情的,充滿悲憫的心看待眾生是平等的,她的愛便會向甘露一樣灑向這苦難的眾生。我們且不說寶釵對丫頭們?nèi)绾,也不說下人們對寶釵的贊譽,我們只來看一看她對那人見人嫌的賈環(huán)如何,就會讓我們懂得慈悲的廣大。賈環(huán)最是個不爭氣的,和丫頭們玩錢也還耍賴,連丫頭們也看不上他的品性。但“寶釵素習(xí)看他亦如寶玉,并沒他意。”[70]薛蟠從蘇州帶回送給寶釵的土物,寶釵一一打點送人。就連趙姨娘這著三不著兩的人,看到寶釵送賈環(huán)的東西也禁不住感嘆起來:
且說趙姨娘因見寶釵送了賈環(huán)些東西,心中甚是喜歡,想道:“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他哥哥能帶了多少東西來,他挨門兒送到,并不遺漏一處,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們這樣沒時運的,他都想到了。”[71]
如果說對品性端莊才華靈秀之人容易產(chǎn)生體貼與愛憐之意,那么對那些猥瑣怪誕品貌不端的人仍然心存體貼,那這種愛就決不再是凡間的愛,這愛就是超凡脫俗的慈悲。只有透徹了生命之苦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慈悲,這慈悲會給一切有情,這慈悲需要有博大的胸懷。這樣的慈悲才是真正的多情,這多情里有洞徹世界的智慧,這多情更是情感的細(xì)膩與豐富的再現(xiàn),這樣的多情才是人類情感的至境。寶釵已修煉的超凡入圣了,她的愛也鍛造到了至境,愛就是她的存在,她的存在就是愛,她身邊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愛,這愛是這么舒服自然又沁人心脾。凡間的愛渴望回報,因為有渴望就會有種種的苦痛;而慈悲只是給予不需要回報,這種愛進(jìn)入了自由博大的境界,這種愛就再也不會有苦痛,因為給予就是得到。寶釵的愛是從心里生發(fā)出來的,因此她的世界充滿了愛。上帝就是愛,佛陀就是慈悲,“仁者愛人”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這是人類靈魂的歸宿,這是生命真正的家園。愿我們能像寶釵一樣無畏的對生命進(jìn)行探索,最終走向那個充滿智慧和慈悲的世界。
寶釵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帶給我們生命至美至善的情韻,而她向我們揭示的生命大道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不禁要慨嘆:“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當(dāng)名。”[72]
2006-7-31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