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考量
-
在被晁蓋等梁山兄弟從江州法場上救回之后,宋江又率眾好漢打下無為軍,并用凌遲之法殺死了仇家黃文炳。大仇得報之后,宋江突然在眾人面前做出了令人大感意外的舉動——撲通一聲跪在地下,眾頭領慌忙都跪下,齊道:“哥哥有甚事,但說不妨,兄弟們敢不聽!彼谓@才將自己的心思和盤托出,“小可不才,自小學吏。初世為人,便要結識天下好漢。奈緣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自從刺配江州,多感晁頭領并眾豪杰苦苦相留,宋江因見父親嚴訓,不曾肯住。正是天賜機會,于路直至潯陽江上,又遭際許多豪杰。不想小可不才,一時間酒后狂言,險累了戴院長性命。感謝眾位豪杰不避兇險,來虎穴龍?zhí)叮葰埳,又蒙協(xié)助,報了冤仇。如此犯下大罪,鬧了兩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未知眾位意下若何?如是相從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聽尊命。只恐事發(fā),反遭負累,煩可尋思!
宋江這一跪可算是正式鐵了心入伙梁山了。
在此之前,宋江是對朝廷抱有幾分幻想的。即使在失手殺了閻婆惜逃亡之后,宋江雖然領人打下清風寨,捉殺了劉高妻,甚至一度準備領花榮、燕順等人投奔梁山泊,卻在路上收到兄弟宋清寫的一封“父死”的假信。這封信不但召回了宋江的身,也召回了宋江那顆反叛的心。他嚴遵父訓,不做不忠不孝之人,寧愿服刑,不愿上山。
于是,有著“孝義黑三郎”之謂的宋江甘愿領刑赴江州坐牢,以便洗清罪名重新“做人”。路過梁山時,好漢們劫住宋江與兩位押解公人,要把宋江留在山上,宋“淚如雨下,便拜倒在地”,說是“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眾位手里乞死”,他給出的理由很充分,“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如何敢違了他的教訓,負累了他?”在揭陽嶺上,“粉絲”李俊、李立再次相留:“哥哥何不只在此間住了,休上江州牢城去受苦!北凰谓酝瑯拥睦碛捎枰曰亟^。
先是寧死不上梁山,后來要主動投托晁蓋,宋江這番“變臉”小說《水滸傳》里交待得繪聲繪色,也是合情合理。用經濟學上“機會成本”來解釋,更是一清二楚。在江州事發(fā)之前,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超級大,他一時難以舍棄在情理之中;而在火燒無為軍之后,其機會成本已經降至零,上梁山則是一個理性經濟人的必然選擇。
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時,因選取某一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價或喪失的潛在利益。俗語“有得必有失”其實也蘊含著這個意思。要想對備選方案的經濟效益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價,必須在作決策前進行分析,將已放棄的方案可能獲得的潛在收益作為被選取方案的機會成本計算在內。
宋江對機會成本的把握相當?shù)轿。聽聽他路過梁山之時對晁蓋所言:如果不去江州服刑,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這就是那時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在宋江看來,如果付出了這樣的成本,對他而言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世雖生何益”。江州案發(fā)之后,宋江投靠梁山基本已無機會成本可言,要么去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要么是被朝廷砍頭送命。
經濟學家認為,只要有選擇、取舍存在,機會成本便存在。理性的經濟人力求把機會成本降至最少,這意味著為了現(xiàn)行選擇而放棄或犧牲的代價也最少。機會成本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概念,不僅在個人決策中應用到,還可擴展至商品財貨的生產、交換和分配等經濟領域。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是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例如,如果農民選擇養(yǎng)豬就不能選擇養(yǎng)雞,則養(yǎng)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yǎng)雞的收益,養(yǎng)雞的機會成本便會是放棄養(yǎng)豬的收益。但亦有些機會成本無法用貨幣衡量,如心理上的感受,就像是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的選擇。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體驗機會成本的過程。對任何一個人而言,每一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變數(shù),每一天都會面臨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抉擇?v觀眾多成功人士,多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完成絕地反擊,最后柳暗花明。而往往看起來遍地都是機會的時候,卻令身處其間者感到迷惘。因為一旦選擇不慎,很有可能會失去原本可以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的機會。這種迷茫是對機會成本的把握不夠清晰而產生的煩惱。俗話說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這個有準備就包含著知識、經歷、機遇等,這些正是核算機會成本的要素,有了這些充分的準備,自然可以準確地做出最為明確的選擇,使人生的收益最大化。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