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母愛與父愛一個也不能少
-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養(yǎng)成習慣,形成性格、脾氣,建立道德意識最重要的陣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母愛 & 父愛
母愛和父愛,孩子都需要,只是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而已(見表 1-1)。
表 1-1 孩子在各階段所需母愛與父愛的比例
美國著名心理學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母愛呈遞減趨勢,而父愛呈遞增趨勢。
由上表可知,在孩子處于嬰幼兒階段及小學低年級時,母親應居于主導地位。升入小學高年級階段后,孩子的獨立意識慢慢增強,母愛應逐漸減少,父愛應適當增加。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母愛與父愛有著各自天然的優(yōu)勢。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人生來有兩個發(fā)展方向:一是親密性,二是獨立性。母親的天然優(yōu)勢與責任是培養(yǎng)孩子的親密性,父親的天然優(yōu)勢與責任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當然,父母的分工不是絕對的,父親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親密性,母親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但就各自的天然優(yōu)勢與特殊責任來看,母親更有責任培養(yǎng)孩子的親密性,父親更有責任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所以,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德行禮儀、品格氣質上,如果孩子意志消沉、情趣墮落、不懂禮儀、不知感恩、不合群,母親要負主要責任;父親則影響孩子的興趣方向、理性作為,如果孩子精神萎靡、沒有愛好興趣、沒有方向感、沒有責任感,父親要負主要責任。
由此可見,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一定是父母聯(lián)盟—父母按照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所需的父愛與母愛的多少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但長久以來,許多家庭的教育模式是有問題的。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長需要,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結果讓母愛泛濫成災;而做父親的又沒有及時地補充進來。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形成也是極為不利的。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