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抗拒了太久,以至于忘失了古訓:煩惱即菩提。煩惱即快樂。
其實生活常理也告訴我們,當我們與某種狀態(tài)持續(xù)對抗時,無形中也就加強了這種狀態(tài)的存在。因為抗拒本身就是一種能量,而且這股能量的流向恰恰就是被抗拒的一方。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在抗拒什么,我們的抗拒都是在為我們所抗拒的事物提供能量。
比如我們與某人產(chǎn)生沖突時,我們越是與對方對抗,就越會加重沖突的事態(tài)。我想這種情形我們都不會陌生,在夫妻之間這種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當我們與愛人發(fā)生沖突時,我們越是為了堅持各自的立場而持續(xù)的抗拒對方,夫妻之間沖突的氛圍就會持續(xù)的增強。因為這種抗拒本身就是在給對方提供能量,只不過這種能量是負面的。而能量的傳遞是相互的,對方又會把我們給出去的能量加工以后再反彈回來,于是沖突就會持續(xù)加重,直到有一方精疲力竭,或者徹底決裂——很多婚姻也因此而走向破滅。
煩惱也是這樣。當我們內(nèi)心抗拒煩惱的存在時,就等于我們給煩惱提供了能量,煩惱得到了能量的加持,只會更加持久而有力的存在,當然不會有消失的可能。假如我們認為只有去除煩惱才能得到快樂的話,那么對快樂的追求就會成為我們永生的愿望,也就是一個永遠無法達成的愿望。因為我們雖然喊著追求快樂的口號,卻一直做著通過對抗來加強煩惱的事,名副其實的事與愿違。
因為方向錯誤,因為我們把煩惱當成了快樂的絆腳石,于是我們付出太多的努力來鏟除這塊“絆腳石”,我們不斷的與煩惱對抗,卻又在對抗的過程中不斷加強了煩惱的能量。我們就這樣一直在這種錯誤的模式里循環(huán)。
我們采取了錯誤的方法,卻希望得到正確的結(jié)果。我們一直在與煩惱對抗,卻從來不知道停下來享受當下的快樂。
我們習慣性的與煩惱對抗,也許會得到暫時的快樂。但是要想得到持久的快樂,我們就要先接納煩惱的存在,而不再與之對抗。
因為呈現(xiàn)出煩惱狀態(tài)的自己,也是一個真實的自己,不是嗎?既然同樣都是自己,我們就要全然的接納,干嘛還要抗拒呢?如果我們抗拒的話,不就是一個自己在抗拒另一個自己嗎——一個自己已然呈現(xiàn)出了煩惱的狀態(tài),另一個自己想要把煩惱狀態(tài)的自己去掉。
一山不容二虎。兩個自己在打架,不管哪一方獲勝,最終不都會有一個自己受傷嗎?哪里還會有快樂可言呢?
要想得到持久的快樂,我們就要跟自己握手言和,停止與煩惱的自己對抗,全然接納處于煩惱狀態(tài)的自己。給煩惱足夠的空間存在,也給快樂足夠的空間存在,讓煩惱與快樂彼此和諧的存在——和諧不就是最大的快樂嗎?
不要忘了:煩惱即菩提。煩惱即快樂。先人古訓,豈虛言哉?
接納痛苦,享受幸福
我們現(xiàn)在了解到,處于煩惱狀態(tài)的自己也是一個最真實的自己,我們要全然的接納自己,接納煩惱,與煩惱同在。與此同時,我們也就能享受到當下的快樂。
那么,當我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會不會也是同樣的道理呢?痛苦來臨的時候,我們都通常會怎么做?是接納還是抗拒?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想著怎樣盡快去除內(nèi)心的痛苦,我們會像對待煩惱的態(tài)度一樣對待痛苦:與痛苦對抗。我們不接納內(nèi)心的痛苦——有誰會喜歡痛苦呢?可是,當痛苦真實呈現(xiàn)在當下的時候,當下處于痛苦狀態(tài)的自己不也是一個真實的自己嗎?如果我們不與自己對抗,不與痛苦對抗,如果我們坦然接納痛苦的自己,試試看,此時內(nèi)心的狀態(tài)又會怎樣?會不會比之前平靜了許多?內(nèi)心的幸福感會不會逐漸的自然的呈現(xiàn)出來?
痛苦與幸福原本同在,他們本是不可分割的對立統(tǒng)一體,如同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一樣。當我們接納痛苦的同時,也就等于接納了幸福。而當我們拒絕痛苦的同時,也就等于拒絕了幸福。
當我們內(nèi)心真的不再與痛苦對抗,當我們能夠全然接納生活中痛苦的一面,我們就會真實的體驗到:其實痛苦根本不需要從生活中消失,因為它會自然的消融在生活里面,了無痕跡。而且痛苦消融的時刻,就是幸福呈現(xiàn)的時刻。因為幸福原本就在,只是被一片寫滿痛苦的樹葉遮住了我們的視線而已。
痛苦是如此,恐懼不也是如此嗎?恐懼來臨的時候,不也是一個恐懼的自己在當下真實的呈現(xiàn)嗎?其實當下時刻哪個狀態(tài)的自己不是最真實的自己呢?焦慮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焦慮的自己,悲傷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悲傷的自己,內(nèi)疚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內(nèi)疚的自己,緊張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緊張的自己,惱怒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惱怒的自己,嫉妒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嫉妒的自己,怨恨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怨恨的自己,猜疑的時候呈現(xiàn)的是一個猜疑的自己——只要是當下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不論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任何一種狀態(tài)的自己不都是最真實的自己嗎?
當然,正面、積極的狀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候也同樣是最真實的自己。比如快樂的自己,比如幸福的自己,比如欣慰的自己,比如友愛的自己,比如慈悲的自己,比如關懷的自己,比如寬恕的自己。只是正面、積極的自己我們更容易接納,甚至想要更多的追求,而很少會抗拒。我們所抗拒的,往往都是生活中負面的消極的狀態(tài)。
可是正、負兩面恰如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缺少手心的手或者缺少手背的手,都不可能是一只完整的手。生活如果只有積極而沒有消極就不是完整的生活,時光如果只有白天沒有黑夜就不是完整的時光,生命如果只有健康沒有疾病就不是完整的生命,人生如果只有陽光沒有黑暗就不是完整的人生,自己如果只有喜樂沒有苦痛就不是完整的自己。
我們之所以抗拒,往往就是因為我們過于追求完美,我們往往過于追求陽光、積極的一面,而抗拒晦暗、消極的一面。殊不知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在制造著不完整的人生,不完整的自己。
不完整的自己,又怎么可能完美呢?
而一個完整的自己,未必會完美,但卻最真實。
做最真實的自己,不好嗎?讓煩惱的自己煩惱,讓快樂的自己快樂,讓痛苦的自己痛苦,讓幸福的自己幸福。讓一切積極或消極狀態(tài)的自己真實自然的呈現(xiàn)著。讓嗔恨與寬恕共存,讓悲傷與喜悅同在。
做真實的自己,做完整的自己。不再抗拒,學會接納。與自己同在,與一切同在。
尊重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有位朋友向我抱怨,說她們單位總是會頻繁的開一些無聊的會議,她對此感到特別厭煩。每次開會的時候內(nèi)心都會特別焦躁特別抗拒,仿佛每一次會議都是在浪費她寶貴的時間、吞噬她寶貴的生命。
我對朋友說:“需不需要開會是單位領導們決定的,不是我們普通職員能夠決定的。而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參加會議,卻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無法左右事件的發(fā)生,但可以左右我們應對事件的態(tài)度。”
我們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時刻,這是我們完全可以自己把握的。而且我們也應該為之百分之百的負全責,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每一時刻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想想看:我們生命中的哪一時刻、哪一分鐘、哪一秒鐘不是最彌足珍貴的呢?難道生命中的時段還會另外有貴賤之分嗎?大自然賦予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時段不都是同樣寶貴的嗎?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我們的生命時段中會發(fā)生哪些事件,而在于我們以怎樣的心態(tài)來填滿生命中的任一時段,任一分鐘,任一秒鐘。
如果我們以擔憂、焦慮的心態(tài)來填寫生命的某一時段,那這一時段必然會以擔憂、焦慮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同樣的,如果我們以煩躁、無聊的心態(tài)來填寫,生命就會呈現(xiàn)出煩躁、無聊的時段;如果我們以苦惱、悲傷的心態(tài)來填寫,生命也會呈現(xiàn)出苦惱、悲傷的時段。而如果我們以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來填寫呢?生命不就會自然呈現(xiàn)出平和、愉悅的時段嗎?
因此,假如我們內(nèi)心不給單位開會這一事件貼上任何人為的標簽,比如“無聊”、“無意義”、“浪費時間”等,那么開會的這一時段(不管是一兩個小時還是四五個小時),不也同樣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段嗎?不也同樣值得我們尊重和珍惜嗎?如此一來,我們還會有煩躁、焦慮、抗拒等任何負面情緒產(chǎn)生嗎?
如果有,那就是我們不尊重時間,不尊重生命。
如果我們不尊重時間,時間怎么會尊重我們呢?如果我們不尊重生命,生命怎么會尊重我們呢?
所以,盡管我們無法左右會議的召開,但是我們以怎樣的心態(tài)填滿整個會議的時段,卻是我們自己要百分之百為之負責的。如果我們以無聊、煩躁的內(nèi)心狀態(tài)來填滿整個會議的時段,那才真的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吞噬自己寶貴的生命呢。而且罪魁禍首恰恰就是我們自己。
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生命時段都是平等的,我們何須貴此賤彼呢?我們唯有以感恩的心尊重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鐘,以幸福、快樂、愉悅、富足的心態(tài)填滿生命中的任一時刻。
開會是如此,生活當中哪一事件不是如此呢?要知道,生命中任一時刻的外在展現(xiàn),都完全決定于我們的內(nèi)在。如果我們以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填滿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我們的一生不就是幸?鞓返囊簧鷨?
你所擔心的也許永遠不會發(fā)生
很多朋友向我講述他們是如何渴望悠閑舒適的田園生活——與青山為伴,與綠水為伍,聆聽風濤的音韻,感受四季的氣息。整個人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與日月共起臥,與天地同呼吸。
煮一壺茶,看庭前花開花落;枕一卷書,觀天外云卷云舒。
如此桃源仙境似的心醉神馳的生活自然令世人向往,當然,我們向往的不只是幽雅靜美的自然環(huán)境,更是一種不為名縛不為物累的超然灑脫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