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襲人巧用拆屋效應
-
先提出較大的要求,再提出較小的要求,那么,較小的要求就容易被接受,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拆屋效應”。魯迅《無聲的中國》一文中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diào)和,愿意開天窗了!边@是“拆屋效應”的精妙解釋。《紅樓夢》中也常見拆屋效應,而在襲人身上表現(xiàn)得最為淋漓盡致。
紅樓演至第百十九回《中鄉(xiāng)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寶玉中了第七名舉人。自黛玉死后,寶玉心已死,現(xiàn)在婚也結(jié)了,文憑也混到手了,塵緣盡矣,于是隨茫茫大士緲緲真人飄然而去,把那說不盡的溫柔富貴花柳繁華盡拋身后。
寶玉的失蹤對大觀園中人卻是突發(fā)事件,各人的應激反應因自身角色、性格、修養(yǎng)而迥異。
賈政很淡定。他見了寶玉最后一面,雖然沒有說上話,但賈老爺悟性高啊,馬上明白“寶玉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并修書叫家內(nèi)“不必悲傷,原是借胎”。
惜春最冷靜。只問寶釵:“二哥哥帶了玉去了沒有?”得知帶了,便不再言語。和尚的心思,尼姑最明白了。
王夫人先痛后定。雖然一連數(shù)日“哭得飲食不進,命在垂!保(jīng)賈政和寶釵等的開解,很快就開豁了,只當“家里出了一位佛爺”。
傷心最應是寶釵。金玉良緣,好事多磨,終成眷屬。難得老公“回心轉(zhuǎn)意”,用功讀書備高考,實指望此生終有靠,不成想到頭仍成空。但寶釵“自小廉靜寡欲”,練的是古墓派玉女心經(jīng),豈是常人!所以“雖是痛哭”,但“端莊樣兒一點不走”,更想通了“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無可怨天尤人”的大道理,轉(zhuǎn)身倒去勸婆婆,再一心寄望于遺腹子“蘭桂齊芳”,智商、情商,無可挑剔。
襲人才是真?zhèn)。雖然身為下賤,但她是寶玉的第一個性伴侶(不算夢中的可卿),地球人都把她當做寶玉“屋里人”看,連黛玉都不敢小覷她:“你說你是丫頭,我只拿你當嫂子待。”然而,這個“屋里人”的身份始終沒有明確下來。就像今天的二奶,雖然有實質(zhì),奈何沒有那一張紙。因此,當襲人得知寶玉失蹤時,直接就“哭得淚人一般”!巴纯薏灰选,“柔腸幾斷,珠淚交流,嗚嗚咽咽哭個不住”,甚至“心痛難禁,一時氣厥”。當她得知寶玉確已出家,“屋里人”都要遣送出門時,便萌生了死志。
襲人細細地想:“我是太太派我服侍你,雖是月錢照著那樣的分例,其實我究竟沒有在老爺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若是老爺太太打發(fā)我出去,我若死守著,又叫人笑話,若是我出去,心想寶玉待我的情分,實在不忍”,因此“倒不如死了干凈”,經(jīng)薛姨媽寶釵等苦勸,總算回過念頭:“我若是死在這里,倒把太太的好心弄壞了。我該死在家里才是!币u人在這里不自覺的應用了拆屋效應:死在賈府是“拆屋”,死在家里是“開窗”。選擇“開窗”是正常心理反應,很多人的悲劇在于只知道“拆屋”,根本沒有想到還可以“開窗”,只要想到“開窗”,就多了一步退路,藉此打出一片新天地也未可知。
襲人懷著必死的心腸回到哥哥家,遭遇比晴雯強多了。不僅有蔣家的娉禮,太太的賞禮,哥嫂還另備了妝奩。因此襲人又細想起來:“哥哥辦事不錯,若是死在哥哥家里,豈不又害了哥哥呢!钡鹊接⒓,襲人也就“委委屈屈的上轎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死在哥嫂家是“拆屋”,死在蔣家是“開窗”,路越來越寬了。
豈知過了門,蔣家“全按著正配的規(guī)矩,丫頭仆婦都稱奶奶”,姑爺也“極柔情曲意”,在賈家得不到的在蔣家都得到了。洞房后更得知柔情曲意承順的姑爺居然是寶玉蜜友蔣玉菡,“始信姻緣前定”。此時襲人再無死的理由,不免“從此又是一番天地”,拆屋效應終于修成正果。
善哉,襲人,亦我?guī)熞玻?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